缩影

和解。——评仲夏之雪《珍珑》

读仲夏之雪太太《珍珑》有感,拙作一篇,聊表谢意。


 @仲夏之雪 


和解。

——评仲夏之雪《珍珑》


第一次听到珍珑来源于我那围棋狂热分子的祖父,彼时我还是个连下五子棋都抓耳挠腮的屁孩,对着电视上聂卫平九段的一招一式虽不甚其解却似乎也被某种无法形状的气势所感染,诚心实意地道着“厉害厉害”

 

对于珍珑棋局聂氏曾有云“理可通,局未见”,当然基于现实的规则限制,这样的回答并不出人意料,但也依然不能打消普罗大众对其的好奇及隐秘的依仗与期许。

 

其实落子是一种选择的过程,这个选择本质上带来的是位置与角度的替换,珍珑是落子的组合叠加,鬼斧神工,绝处逢生。

 

在我看来,《珍珑》就是讲述一个以“替换”求“解”的故事。

 

第一处的替换来自于魏婴那句“昔日先人用五张黑羊皮从市井之中换回一代名相,你可倒好,一个肉包子就把我拴住了”,肉包子换人听起来不可思议,但魏婴曾同恶犬于街头争食,肉包子即是生的希望,更何况与此同时翩然而至的还有挡与身前的紫衣公子,携着拳拳真意和千金一诺。

 

羁绊与故事由此开端。

 

江澄嗤笑于魏婴自比的五羖大夫,冥冥之中倒是一语中的,亡国之臣治世之相,先死后生,何其相似。

 

第二处的替换对象是金丹,无论在本文还是原作中都是急转直下的拐点。金丹有多重要,它是根本,它是希望,它承着情,载着道。当它被从一个人交付给另一个人时,那是最深重的念想与期盼。

它无法言语,但大音本就希声。

《珍珑》与原作的区别在于《珍珑》为双向,这使得这番情谊不再是自言自语而有了回应。原作则为单向,成为了不得解的枷锁与最残酷的一刀,行使了一场以“义”为名百口莫辩的“绑架”。

兜兜转转这颗金丹还是回到了魏婴的体内,一段位移为零跨越生死的旅途。让人痛疼又予人前行的力量。

 

第三处的替换对象是江澄与魏婴,两人处境与位置的替换,以生命为代价让深陷自我囹圄行将崩塌的魏婴寻到了一条生路,尽管遍布荆棘。此番转变让语言不再受言不由衷的干扰,一语不发也心意相通。

真实的,绝无半分矫饰与虚假。

江澄最后教会了魏婴自救,可刀锋舔血的路并不只是魏婴独自的救赎。

 

他不是一个人。

 

江澄用三处替换,以“情”勾连,活了一盘死局,完成了惊天动地的逆转。

 

读到这里大部分人或许认为这是《珍珑》里棋局的全部,可曾有想过,《珍珑》本身就是一落子。

 

最让我惊艳的是,读罢此文后的释然,它解了我心中对双杰有始无终的困局,文章提出了一种可能性,以此为出发点的作品不在少数,但妙就妙在它并没有强行皆大欢喜,而是拟合了相似的不尽人意,幸存与故去守恒。

正是这样的设定,对应原作才能让人窥见解局的生机。

 

不再是断崖式的逃避与强行的忘记,不再是自以为是的一锤定音。

“我都死了一次还能怎样”带来的憋屈愤懑,被画出了延长线,即便过去鲜血淋漓,我们都没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但我们活着。

 

活着,正视着,存在于此。

 

并非尖锐就会伤人也非婉转即是温柔,关键在于顺理成章。生活总有缺憾,人生在世不可能避而不谈也不会一无所知。但若是理不顺,无法自洽,那最终结局的合理性就无法让人坦然接受。

 

《珍珑》很好的避免了这个问题,甚至把答案带去了更远的地方,行文流畅,意境通透,“哀绝”而不伤。

 

文中魏婴和江澄达成了“和解”,文外我无处安放的意难平终于得以放下。

 

珍珑棋局,黑白落子,亦是种和解。

 

—END—



上一篇 下一篇
评论
热度(56)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缩影 | Powered by LOFTER